GJB5000和CMMI的发展历程
CMMI的发展历程
在1986年,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(SEI)在MITRE集团的协助下,开始研发一个过程成熟度框架,以帮助改进组织的软件过程。这项研发工作在开始时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,联邦政府将利用该项工作的成果来对其软件供应商的能力进行评估。在1987年6月,SEI发布了软件成熟度框架的大体描述,并在1987年9月,公布了一个初步的成熟度问卷。基于使用软件成熟度框架的经验和调查问卷的结果,SEI将这些概念形式化为了软件成熟度模型(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, 简称Software CMM)。模型的1.0版本在1991年发布,1.1版本在1993年公布,并在1995年刊印成书籍。CMM在如今已经被集成软件成熟度模型(CMMI)取代,但是由它派生出了很多其他的模型和框架,包括人力资源CMM,系统CMM,系统安全CMM,软件采购CMM等。同时它也是ISO/IEC15504的改进驱动之一,尤其是组织成熟度改进的第七章(ISO 2008)。
CMMI在之后的日子中一直在不断发展,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。CMMI 1.1在2002年正式发布,1.2版本在2007年发布,并随后在2009年推出了1.3版本。CMMI v2.0在2018年3月正式推出,进一步强调了商业目标对过程改进的驱动作用。CMMI 2.0的推出,标志着CMMI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GJB 5000体系的发展历程
《GJB 5000-2003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是我国第一份军用软件成熟度评价模型的相关标准,由美国CMM标准相关内容修改而成,发布于2003年7月21日,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,由总装、总参和国内多家军工单位联合编制。
《GJB 5000A-2008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》于2008年3月30日发布,同年6月1日正式实施,同时废止2003版本。该版本对标美国CMMI 1.2版本的相关内容,由总装、总参、空军以及国内多家军工集团单位和高校联合编制而成。
新的5000标准修订(GJB 5000B)对标美国CMMI 2.0,由2019年开始组织编写,国家所有大型军工集团均有参与,目前已经定稿并送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