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星汉同学的技术博客 Software testing & software engineering

工程博士政治课笔记(七)

2021-11-15
Xinghan Zhao


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我国科技强国建设

选题的现实性

中国目前进口额多大的产品是芯片,

习近平: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科技强国。

近现代主要科技强国的经验

堂遣现象表示科学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。

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量超过世界总数的25%,则称为中心。

  1. 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——意大利(1540-1610)。
  2. 第二个科学活动中心——英国(1660-1730)。垄断法和专利法的颁布是在英国。英国还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学会。
  3. 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——法国(1770-1830)。提倡理性,提倡民主自由。创办巴黎大学,大革命期间又创办了巴黎多种工艺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,成为法国科学教育的中心。1792年法国创办了欧洲最早一批技术专科学校,建立国家综合教育机制。
  4. 第四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——德国(1810-1920)。20世纪诺贝尔科学奖设立之初,德国获奖居世界第一,占1/3.大量引进先进科学技术、发展电器、化工、机械等。工业化和城市化率不断提升,城市也为科技的传播提供便利。国家侧重理论研究,企业建立研究所侧重应用研究。德国在19世纪初就实行了强制性的初等义务教育,40年代末,儿童入学率达到82%,60年代达到了97.5%。德国在1381年就创办了海德堡大学,15世纪创办了莱比锡大学,弗赖堡大学、慕尼黑大学等。
  5. 第五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——美国(1920———)。1790年美国制定了《美国专利法》,1802年成了联邦专利局,保证了创新者的基本权益。1638年创办了哈佛学院,之后还有很多大学,这些大学学习欧洲办学模式,扩大学校规模,科学成为了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。善于利用外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,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机,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。主要人才和项目有爱因斯坦、爱迪生、阿波罗计划、曼哈顿工程等。

造就科技强国的主要影响因素:文艺革命、哲学革命、教育革命、社会革命、经济繁荣。 归根到底,科学发展不是孤立的,而是与文艺、哲学、政治、教育、经济、技术的发展互动、协同进行的。

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一趋势

对科学技术的人文主义批判,社会批判,生态批判。

我国的科技发展策略

创新型国家: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。

国际上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,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,主要依靠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,并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。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。

创新型国家标志:科技进步贡献70%以上,研发支出超过GDP的2%等。(我国“十三五”期间研发占GDP的比重有2.15%,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,达418万人,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处于世界第17位)

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向科技强国前进。

感受

我自身在国家研究所里工作了将近20年,其实我的感受是比较深的,国家在这些年的科技投入还是很大的,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,国家成了相关专门的工作机构,并且每年在此方面的投入都在增加。

但是总的来说,我国现在的科技投入还是存在不平衡。明显是偏向工程,即使是基础技术,也大多是工程的应用基础方面。单纯的理论研究非常难获得支持,即使支持了也很难得到较大的资金支持,在做完后评奖很难。我是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,导致了我国的人工智能方面即使是综合科研水平世界第一,但是真正的理论创新(主要是模型方面)没有一个出自于中国国内。

而且,我国的创新和科研浪费还是比较大的,在资金、人才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,而且官僚主义越来越严重,这一点不加以重视,我们想赶超美国估计还只能停留在计划层面。


Comments

Content